紅棗、台灣油礦陳列館(出磺坑)、公館陶廠、五榖文化村、台灣蠶業文化館、雙舉人故宅、行修寺、苗栗工藝園區
功薰陶瓷公司為五穀文化村的前身,成立於裝飾陶瓷業鼎盛時期,早期的功薰陶瓷公司租用廢棄三合院加以整修成工坊,初期以替其他大廠代工模式踏入陶瓷界,從幫其他工廠代工燒成、整修、注漿、彩繪、甚至出貨,期間至少歷經2年。 爾後也慢慢自行接單,訂單多時也協助其他小型家工廠,訂立聯盟撥部分訂單,隨著經濟發展,規模日益擴大。 80年代訂單貨量日益增多,小小工坊不敷使用,於是購置廠房(現址),新廠房也由當初之人工注漿改自動助漿,四方窯(梭子窯)也改成隧道窯。 現在 功薰陶瓷公司 – 在徐永奐總經理為了一份愛鄉的情懷與根留台灣的理念,從產業發展永續經營,將苗栗裝飾陶瓷文化及生產互賴模式呈現,結合休閒觀光,文化傳承而成立”五榖文化村”,「傳統」、「現代」與「裝飾陶藝」融合成苗栗地標及觀光窗口。 未來 結合苗栗「裝飾陶瓷藝術”」、「客家人文風貌」及”「五穀精神」之文化歷史背景,積極投入以因應未來觀光需求,朝產品精緻美觀高品質方向賡續推動,開創出嶄新的附加價值,塑造五穀文化村優質形象,躍昇成為國際知名品牌的願景目標,永續經營,迎向璀燦未來。 (資料來源:苗栗文化觀光旅遊網)
中國的蠶業起緣於殷商時期,至漢朝時已達高度發展,舉世聞名的「絲路」即是因蠶絲織品在中西間的交流而發展起來,而台灣蠶業則於清朝時,由首任台灣巡撫劉銘傳引進。 台灣蠶業起源於民國60年代到達顛峰時期,民國80年後,因生產成本提高,又加上外銷受限,整個產業便沒落下來,但不可否認的,養蠶業對台灣的確有極大的貢獻,為了紀年蠶業對台灣農村的貢獻,政府便將原蠶絲檢定工廠改建為台灣蠶業文化館,於民國87年落成啟用。 本文化館共有二樓,一樓以動態的方式展示養蠶、繅絲、印染和手工編織等過程,現場還有蠶絲DIY設備,可讓民眾親身體驗如何乾繭、煮繭和抽絲等體驗。二樓則以靜態的方式展示歷史文物,介紹台灣蠶業的歷史、蠶業技術演進、台灣早期養蠶的資料及工具等,在參觀的過程中,民眾可以了解台灣近百年來養蠶業的演變,是一個教育與休閒兼具的好地方。 (資料來源:苗栗文化觀光旅遊網)
陶色公路於公館沿山道路旁,建構一連串陶藝家創作作品,並增加陶藝解說設施、景觀綠美化及陶藝家簡介,讓此段公路成為展示藝術家作品亦即戶外展館的最佳場景,也希望帶動更多藝術家願意為這條陶色公路增添繽紛色彩。 陶藝之鄉-公館鄉積極打造全台唯一的「陶色公路」,近年舉辦陶藝創作與藝術彩繪活動,鄉內的學生與陶藝家,一起在大、小陶甕上彩繪,擺放在鄕內的公路,讓鄉民與遊客感受到濃濃客家風情及感染創作者的陶藝文化。今年延續陶色公路的精神,並獲得多位陶藝家熱心響應參與,繼續增設80件陶藝創作作品並製作解說牌,於交通結點設立紀念地景,使得公路藝術化,增添人文、地方產業特色。 (資料來源:客家文化旅遊資訊網)
正值公館紅棗盛產期,暑假好時光,不妨帶著家人孩子到紅棗的故鄉來趟農村小旅行。公館鄉的紅棗主要分布在石圍牆、福基,也正是黃金小鎮一帶。放眼望去,一片片紅棗園、芋頭田、收割過的黃金稻田以及穿龍圳分流到每戶人家的乾淨水溝…可以騎單車繞繞,在炎炎夏日裡,痛快地流一場汗。再到乾淨水溝泡泡腳、灑灑水,想像自己和農人一樣,辛勞工作後,因著沁涼的水,暑意全消。 又或者您想多認識紅棗樹,紅棗園的主人一定很願意向您介紹,怎麼採果、選果,怎麼避開樹枝上的刺,也可以看看正在曬日光浴的紅棗干。多家果園還會養雞,看看大雞小雞們自在地在紅棗園跑跳,十分可愛。也更全面地了解紅棗這個水果。 若您對村落故事很著迷,別錯過石圍牆社區牆壁上的故事介紹,牆上的浮雕和路旁曬著的棗干,相映成一個別緻的農村一隅。當然還有當地信仰的石牆關帝廟、土地公廟、福基的福靈宮。宮廟辦活動,居民全出動,更是村落特色。⋯⋯ 7/31在石牆關帝廟及社區活動中心將舉辦「棗稻幸福產業文化活動」,可以看表演、嚐在地美食。8/6還有社區巡禮及紅棗露DIY等活動。 結束參觀當然要大口嚐美食,除了棗稻幸福的客家風味餐認桌,石圍牆及鄰近地區都有特色餐廳,田媽媽巧軒餐廳、福樂麵店、穿龍豆腐、紅棗食府、棗莊、茅鄉亭、車枕竹堂、荷塘居等等。無論是紅棗料理、客家口味,景觀餐廳、咖啡甜點都找得到。 下午來支紅棗霜淇淋吧!小旅行的尾聲總想帶點伴手禮和朋友分享,在公館農會農特產直銷中心及福基旅遊服務中心都能找到特別的紅棗產品。紅棗干、紅棗茶、紅棗酵素、紅棗咖啡、紅棗茶葉蛋等…有玩又有吃,安排一場農村小旅行吧! *想更了解公館鄉旅遊~可找公館鄉農會區域農業旅遊服務中心喔 (資料來源:苗栗文化觀光旅遊網)
為了完整紀錄台灣石油探勘開發的經過,中國石油公司台灣油礦探勘總處,在出礦坑礦場設立「台灣油礦開發陳列館」,館內設有各種文獻及探勘設備等展覽室,及設備完善的多媒體簡報室,珍藏100多年來有關台灣油礦、探勘、鑽井、開發等重要文件,展現出台灣油氣探勘技術和工具的演進過程,也為台灣油礦的開發歷史與作為見證。 「台灣油礦陳列館」設有文獻陳列室、探勘展覽室、鑽井生產展覽室、海域探勘展覽室與油氣處理展覽室。在文獻陳列室中,台灣石油探勘、鑽井、開發等文件、史料以及一幅幅老照片,充分展示出台灣油氣探勘技術與工具,也記載著石油開採的美麗與哀愁。 館舍後面有一條綿延而上的纜車道,全長500公尺、坡度起伏在20~70度間,這個客家話叫做『流郞』貼地纜車,是早期在山區鑽探油氣井交通不便情況下建造,方便接送工作人員上下班及載運鑽井的機器設備。直到後來產業道路開通,為顧及安全,纜車便停用,目前僅剩纜車鋼軌供民眾參觀。 (資料來源:苗栗旅遊資訊網)
過去公館是個文風鼎盛的地方,其中又以劉獻廷父子兩人前後中舉人為代表。「父子雙舉人」的事蹟在地方上傳為美談。 劉獻廷自幼好學不倦,精通詩文,道光十四年(一八三四)甲午科舉為鄉試中舉的第一個人。劉獻廷平時急公好義,經常排解地方 上福建、廣東墾民的糾紛,榮獲清朝贈「一鄉善士」的匾額。 劉獻廷的兒子劉翰,也於道光廿年(西元一八四0)中舉,一門雙傑,「書香門第」,在當時是地方上的一大盛事。 雙舉人的故居,在公館鄉尖山村。屋宇後方依墨硯山而立,庭前一片綠野,規模非常宏偉,進門的地方有「望樓」。門前用石頭 堆砌而成的階梯大部分仍然完好,大廳經過重建,雖然沒有從前的壯觀,但是蟠龍石柱、拱形窗戶、牆壁上的精美雕飾,依稀保有昔日的風采。 資料來源:https://market.cloud.edu.tw/content/local/mauli/chushin/4/3-6-5.htm
公館鄉位於苗栗縣中央偏西,介於八角崠山賣和後龍溪之間,境內地勢以東部較高,從八角崠山脈脈向後龍溪方向降低,成為苗栗河谷平原,視野寬闊。黃金小鎮區域範圍涵蓋公館鄉以南的四個村,沿線經過館南村、福星村、福基村、石墻村等村落。每至農忙時期,田野間的稻穗呈現一片澄黃,到了5至7月時,台6線兩旁的阿勃勒樹盛開,枝頭一片燦爛金黃,美不勝收,使得黃金小鎮之名不脛而走。經行政院農業委員會98年初公告劃定,黃金小鎮休閒農業區正式成立。 黃金小鎮休閒農業區仍保有客家村的農業生產,主要作物除了水稻外,還有柿子、芋頭、草苺、福菜、百香果等,早期亦以製陶聞名,尤其是全台唯一的紅棗,近年來更打出知名度,而稻草編織和竹藝也是這裡的特色產業。每到農忙時期,田野間的稻穗呈現一片片黃澄澄,當金黃色的夕陽照耀著大地,更顯美麗;除了美景外,過去典型農業型態漸而轉為多元精緻化,沿線居民結合了陶藝、竹編、觀光農園、特色餐飲、庭園景觀、花卉農場等,讓地方產業更具特色。 強調健康養生的黃金小鎮,目前已規劃多條自行車道,非常適合慢活樂遊,欣賞田園風光,區內也有多家以紅棗養生或是客家美食為特色的田園餐廳或小吃店。本區連外交通非常便利,且一年到頭有許多產業文化活動和客家節慶民俗活動,不論是開車、搭火車或是國道客運,都能讓遊客方便前往。 (資料來源:客家文化旅遊資訊網)
2011 年成立的苗栗工藝園區,前身為苗栗陶瓷技術輔導中心,曾是發展裝飾陶瓷加 工業的重要據點,現已轉型為工藝產業創新園區。 佔地數千坪的空間,蘊藏了許多苗栗 經典地方工藝,如陶藝、木雕、藺草編織等,並結合休閒、體驗、學習、產業多元服務 之宗旨傳遞藝術價值。 戶外廣場於假日時還有各式表演活動與創意市集,相當具有發展 潛力,不妨趁假日來此走一遭,為生活注入創意與驚喜。 (資料來源:苗栗文化觀光旅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