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霄鎮:虎頭山公園
虎頭山公園─通霄的天然屏障
自中二高下通霄交流道,順著指標往南進入通霄鎮行政中心北端一塊高地,因為外形圓如虎頭的山勢,成為阻擋東北季風的天然屏障,稱為「虎頭山」。通霄的名稱由來就與虎頭山有密切關係。虎頭山昔日稱為「虎嶼」,不論登頂觀海聽濤或是遠眺夕陽落日,都令人心曠神怡。虎頭山保存多樣古蹟,如通霄神社與日俄戰爭古炮。
虎頭山公園山腳第一處景點即為「通霄神社」,自「天門」步石階而上,綠蔭蔽天,樹影扶疏。神社是日昭和10年(西元1935年)日本派駐通霄街的社長飛鳥井忍,為施行日化政策而建,是當時通霄、苑裡地區的觀光、朝聖中心。台灣光復後虎頭山成為國軍海防重鎮,山腳的神社遭到仇日者破壞,甚至將日式建築拆除,未拆毀部份也把有關日本的字跡塗銷,更進而將原本神社主殿改建成帶中國傳統風格的建築,改名為「忠烈祠」 。
近年來地方政府大力恢復舊歷史遺蹟,並避免二次破壞,將原本神社面貌復原,成為當前幽靜的青翠公園,進入神社,仍可同時見到殿前「天門」與正殿主簷上方中華民國國徽。
走上山頂有座瞭望台,最高處建有一座高約2 公尺的圓形石柱,刻著「台湾光復紀念埤」,這裡原是日軍紀念20世紀初「日俄戰爭勝利紀念碑」。 清朝甲午戰敗後台灣割讓給日本,日軍見通霄虎頭山地處海峽要塞,駐兵設置觀測站與通訊基地。日俄戰爭爆發,俄軍於日明治38年(西元1905年) 5月祕密調遣波羅的海艦隊繞過大半個地球,原本要從南中國海悄悄通過台灣海峽北上突襲日本,但是仍被在虎頭山觀測站駐防的日軍發覺,將情報傳回日本,讓日軍在對馬海峽決戰中贏得勝利,日本軍部在虎頭山設立「日俄戰爭勝利紀念碑」作為表揚。
民國34年台灣光復,隔年9月國軍進駐虎頭山,把原始紀念碑拆掉,改立「台湾光復紀念埤」 。
(資料來源:客家文化旅遊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