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望角、外埔漁港、台灣水牛城、過港貝化石層、大山火車站、慈雲宮、鄭崇和墓園、媽靈宮、客家圓樓及英才書院、外埔石滬
後龍好望角位處濱海山丘制高點,居高臨下所望去的數拾公里港灣之美以及潮起、潮落、白浪滔滔一望無際的海洋,更有「日出」、「日落」之美,尤以「好望角觀日落」更為壯觀迷人。 視野遼闊,站在上頭遠眺,一邊是層巒疊翠,一邊是綿延海岸,風景美不勝收;而更迷人的景致是沿著碧藍海濱的一排巨大風力發電機在蔚藍天空下閃著耀眼的白光,偶爾一列火車從旁行經,更添動感。好望角的古蹟文化為平埔族所遺的傳統捕漁方式-石滬,距今已有數百年之久,深具歷史與教育意義。 好望角下方還有「海角樂園」,為垃圾場綠化美化轉型建置的休憩園區,在此欣賞發電風車很有臨場的美感。 (資料來源:苗栗文化觀光旅遊網)
台灣水牛城因應時代潮流長期規劃開拓現代風格休閒餐飲牧場,林蔭茂盛結合教育娛樂的發展;有動植物生態、草原景觀區適合親子同遊休閒勝地。 台灣水牛城,佔地18公頃,從入口處到餐廳長達1500公尺,兩旁林木茂盛,台灣楓香欖仁、百年刺桐、水黃皮紫艷荊等勾勒出「綠色隧道」景緻,行經此地令人流連忘返。 園內養了許多動物,其中一頭是少見的白水牛,最引人注目,綠頭鴨、黑天鵝、錦鯉魚、山豬、鴕鳥、山羌、梅花鹿等等,野趣十足。 它是一處好山好水看不盡親子共享田園之樂的休閒好所在,除了寬廣休閒區外,古早厝、庭園餐廳是水牛城的專屬特色,在此用餐提供免費白飯及麵線食菜,價格便宜公道,從1500~4000元四種套餐組合,以滿足饕客需求。 (資料來源:苗栗文化觀光旅遊網)
「過港貝化石層」蘊藏著約於一百萬到六百萬年前形成的貝類化石,岩層中有著雙殼貝類、翼足類、卷貝類與珊瑚類等化石。日治時代昭和5年(1930年),台灣總督府便已指定保存,民國44年,苗栗縣文獻委員會在此設立了「過港貝化石層石碑」,公告此地只用於學術研究不得濫墾,以保存貝化石層古蹟。 (資料來源:苗栗文化觀光旅遊網)
後龍媽靈宮係忠烈之祠廟,奉敬主體為大將媽,大將媽即王寶英(金娘),乃為乾隆帝之第九皇妃,乾隆6年,有位明代遺下李時堯,以反清復明之幟號叛亂,地方不得安寧,清室數次圍剿無功。 李時堯竄至彰化奠基,四處策動謀反,人心惶惶。王寶英之父,親向乾隆帝請令率領王坑郎元帥及五百名官兵東渡,直搗彰化,遇攔阻途經苗栗縣後龍鎮中和里與南港里交界之山脊地(一稱:臥犬山)即現在之宮址,與李時堯伏兵遭遇激戰,為戰況激烈,終因寡不敵勢,王寶英等五百餘名兵士均在激戰中壯烈成仁。 當地後人為感激王寶英之忠勇愛國偉蹟,特清理其眾兵將之遺骨歸綜而興建廟宇,並經三次之重建,永遠紀念奉拜王寶英金娘為大將媽,並且劉玄祥志士為大將爺。 (資料來源:苗栗文化觀光旅遊網)
後龍慈雲宮建於清乾隆年間 (1770),至今已有二百多年歷史, 主祀媽姐娘娘,配祀土地公及註生娘娘。慈雲宮是苗栗縣境內保有歷史文獻最完整的一座道教廟 宇,更是全臺媽祖廟中歷史最悠久,組織最完整道廟之一。 慈雲宮不僅是後龍地區宗教信仰中心,全臺各地都有廣大信眾,香火鼎盛,廟內保存珍貴古物甚多,包括乾隆時代的古桌以及光緒皇帝授印的「與天同功」匾額。 慈雲宮每年元宵節的「射炮城」活動,相傳是因為二百多年前為了防制瘟疫,依照媽祖的指示於廟前架設炮城,並藉由射炮城的動作來消災解厄。後來便延續至今,成為地方上特有的民俗活動。 慈雲宮 ADD 後龍鎮中龍里三民路120號 TEL 037-722367 HOURS 每日開放 (資料來源:苗栗文化觀光旅遊網)
大山車站啟用於大正十一(1922)年10月11日,當時稱「大山腳驛」附近沙丘連亙,適合栽種西瓜。日治時期,此車站以稻米運輸居多。建築外觀及內部運用,充分呈現當時社會歷史背景,為台灣少數存留之和洋折衷之木構車站建築,是日治時期鐵路小型火車站的代表典型。然而當時山線縱貫鐵路坡度過陡,運輸效率受限,有鑑於此,海線鐵路於1922年(大正11年)10月10日完工通車。 (資料來源:客家文化旅遊資訊網)
建於清道光七年,為崇和次子用錫所築,結構完整,墓前石雕精細,栩栩如生,是目前寶島上保存最完整的古墓之一,苗栗縣政府亦列為一級古蹟保存。 (資料來源:苗栗文化觀光旅遊網)
英才書院位於清清水流的北勢溪畔,整合鄰近造橋鄉及後龍鎮之鄉土教育資源,打造具有「講學、廟祀、課士」功能的閩式風格書院,營造苗栗閩南文化鄉土教育館,融入生態及永續園區設計,提供民眾學習、休閒、生態、環保及教育等優質環境。 英才書院的規劃設計,參考了閩南建築語彙以及各地書院的精神,又秉持遵古仿古與創意,冀望以傳承文化經典為核心,藝文活動關照經史藝術文創與身心靈等各範疇,成為「活的歷史建築、活的古蹟」 英才書院 ADD 後龍鎮新港三路700號.TEL 037-559687 TIME 09:00-17:00 (資料來源:苗栗文化觀光旅遊網)
元宵是華人最重視的四大民俗節慶之一,客家對於元宵節更是重視,建國百年最大盛事~台灣燈會在苗栗締造前所未有的觀光人潮,吸引國內外遊客參與這項百年盛會,讓苗栗山城成為大家最愛的旅遊勝地! 台灣客家人過年從大年初一開始,一直要持續到元宵節才算過完了年,從另一句俗諺「月半大過年」來看,客家的元宵節甚至比過年還要熱鬧,苗栗是客家大縣,元宵節同樣有許多具備色的慶典活動,地點多半都在該地區的宗教信仰中心,都由迎祥瑞,驅邪煞的意義,同時祈求這一年風調雨順,五榖豐收。 苗栗市-客家火旁龍 火旁龍 龍是祥瑞的象徵,源於客家地區迎龍慶典的苗栗「火旁龍」,是一項具備全省知名度的特有元宵慶典,向來與「北天燈」、「南蜂炮」同列為台灣三大元宵盛事,並被客委會列入「客庄12大節慶」活動之一。苗栗「火旁龍」的風俗由來已久,「火旁」就是客家話的「炸」的意思,火旁龍就是鞭炮炸舞龍,達到鎮煞迎福的作用,是一個相當熱鬧的又刺激的元宵迎新年慶典。1998年苗栗市公所為了籌辦一個屬於苗栗、屬於客家人的元宵活動,結合客家舞龍與民俗踩街等活動,一年比一年還要精采熱鬧,不僅有迎春納福的含意,還有發揚傳統習俗的與傳承地文化的深遠意義,成為苗栗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活動。 竹南鎮-中美社區炸邯鄲 邯鄲又稱為玄壇爺,屬於五路財神之一,相傳因為邯鄲爺怕冷,所以當祂元宵夜出巡時,民眾都會將鞭炮丟擲在邯鄲爺身上,為祂取暖。炸的愈多財運越來越旺,因而發展成炮炸邯鄲爺民俗。竹南元宵節的炸邯鄲爺習俗,相傳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是由一名班頭帶領四名頭戴絨帽,足登布鞋,手持草帚,上身赤膊,下著短褲的勇士,扛台乘坐著椅轎的邯鄲爺出巡,均由中美社區與當地番社保安宮主辦,結合中港地區信仰中心「慈裕宮」舉辦,每年元宵節都是砲聲隆隆,除了迎財神之外,還有驅逐惡運的意義。 三義鄉-雙潭社區 雲火龍 位於三義的雙潭社區,慶祝元宵節的方式十分特別,社區居民先利用稻桿織成龍,由社區巡守隊舞著稻草龍跑遍全村內大小街弄時,居民們會把手上的香織插在龍身,因為稻草龍上的香火光點聚集,煙霧隨著龍身瀰漫,入夜更有如一條火龍般,騰雲駕霧的穿梭在村莊內,所以稱為「雲火龍」。 稻米是客家人傳統的主食,農民們在秋收之後,運用稻桿及竹片編織成龍,當做節慶活動的道具,充分反映了客家人節儉惜物的精神。插香舞龍的目的除了在新年迎春祈福的意義外,巡庄遶境更有防疫、除病害,同時帶動村民祈求幸福、合境平安的心願。這個原稱香火龍的傳統習俗,原本即是客家族群特有的習俗,雙潭社區在引進本項傳統習俗之後,進一步發展成為地方特色「雲火龍節」,也被客委會列為「客庄12大節慶活動之一」。 雲火龍 後龍鎮-慈雲宮射炮城 慈雲宮每年元宵節的「射炮城」活動,相傳是因為200多年前當地瘟疫肆虐,居民向媽祖娘娘祈求庇佑,依照媽祖的指示,遂於廟前架設炮城,並藉由射炮城的動作來消災解厄,後來因為瘟疫不再繼續蔓延,所以便延續至今,成為地方上特有的民俗活動,每年在元宵節舉辦。 參加射炮城活動的民眾,必須點燃守中的單響炮或排炮,往一層樓高的炮城丟去,當鞭炮從狹小的開口進入,引燃城內的火藥,便可以獲得該回合的獎品。射炮城活動除了傳統民俗的意義外,還兼具競技、娛樂的效果,每年都會吸引許多民眾參與,開心的贏得豐富的獎品。 (資料來源:苗栗文化觀光旅遊網)
「苗栗海洋觀光季」活動舉辦地點──外埔漁港,位於苗栗縣後龍鎮外埔里,是苗栗縣最具規模之漁港,早期以快艇一支釣的形式聞名,在縣政府規劃重建後,現今已變身為中部最浪漫迷人的漁人碼頭。 外埔漁港的美與眾不同,她屬於恬靜舒適的悠閒派,相較於其他漁港、碼頭的喧譁熱鬧,外埔漁港有股寧靜之美,不論你何時來──夕陽西下時,情侶雙雙對對相偕欣賞夕陽美景,一片浪漫情懷;夜晚海浪輕撫岸邊,漁港柔嫩的燈光印在港灣的水面上,心情平靜安和;即使在陽光耀眼的午後,踏在充滿海洋風的地板舖面上,沿著堤防漫步木棧道,聞著空氣中濃濃的咖啡香,依然可以讓人完全放鬆,沉浸在寧靜的氛圍裡。 來到外埔漁港不僅要吹海風、賞海景、吃海產,煥然一新的外埔漁港還有許多迷人之處,建議你放慢腳步欣賞或停駐嬉遊,必能發現其間的小樂趣!碼頭正面的親水公園裡有噴泉和戲水道,造型十分特殊;南面和西面的防波堤牆上雕塑了多幅圖騰,簡介各式漁撈,並以斬石子造型勾縫,形成一道藝術走廊;北面則有漁會大樓和岸上公園,優美景觀與完善施設已讓這裡成為苗栗的代表景點,是民眾享受悠閒假日時光的好去處。 外埔漁港的外海漁產相當豐富,魚獲包括烏魚、闊腹魚、鰆仔、白帶魚等,若想立刻品嚐新鮮海產,漁港旁有生猛海鮮餐廳可滿足你的慾望,或是請店家代為料理,經濟又實惠。此外,外埔漁港提供遊客搭乘娛樂漁船出海,不論是欣賞蔚藍大海或是享受海釣之樂,皆可以感受到親近海洋的無窮樂趣喔! 【聰明捕魚法-合歡石滬】 苗栗縣沿海以往有過22座石滬,目前僅剩位於外埔漁港北邊的『合歡石滬』及『母乃石滬』兩座,其中以合歡石滬規模較大。這座擁有300年歷史的石滬是以礁岩在海岸砌成一座圓弧型的磯牆,當海水漲潮淹沒磯牆時便同時帶入魚群,等退潮漁民就可前往收穫。石滬附近的觀景台還立有清朝時期的石滬買賣契約及管理辦法解說牌,民眾走訪漁港後可順道參觀這種富含了先民智慧的獨特捕魚方式。 (資料來源:客家文化旅遊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