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清宮、鐵路博物館、貓貍山公園、苗栗市後龍溪河濱公園、維新客家文物館、三山國王廟、城隍廟、賴氏節孝坊、文昌祠、火旁龍踩街、功維敘隧道
苗栗玉清宮是苗栗地區民眾之精神堡壘,善男信女不計其數,凡人們之疑難問題、婚嫁喜慶,莫不以恩主公為依歸,因此香火鼎盛。玉清宮提供擇日、問卜服務,開放時間:夏天07:00-22:00,冬天07:00-21:00。 苗栗玉清宮建廟迄今已經超過100年了,是苗栗地區香火最鼎盛的寺廟,堪稱是近代台灣著名的廟宇之一。玉清宮的建築,大自整體的廟宇佈局,小至樑柱斗拱之間,都顯示著民間傳統廟宇建築匠師的智慧與技巧,蒞臨玉清宮,除了虔心參拜之外,寺廟的建築值得我們來欣賞。 (資料來源:苗栗文化觀光旅遊網)
貓貍之名是在漢人入墾之前為南島語族之一的「平埔族道卡斯人」活動地-貓裡社之譯名,原音為道卡斯語「平原」之意。貓裡社最早結社於貓貍山下即今國際戲院一帶,貓貍山因而名之。 貓貍山整座山頭古柏森森,蔭翳蔽天,意境空靈幽絕,登臨其上,東望加裡山、後龍溪翠嶺聳峙,綠水迴環,旖旎山城,盡入眼底。入夜之後,萬家燈火,有如群星閃爍,煞是壯觀,為夜晚賞玩夜景的勝地。傍晚或清晨,長者三三兩兩漫步在山間小徑,偶而坐下促膝而談,怡然自得。 羅福星紀念碑 從下方大石入口處延參拜道往上走,首先見到的即是日治時期著名的抗日志士羅福星之銅像,光復之初,為了紀念曾旅居苗栗田寮的羅福星,曾將貓裏山更名為「福星山」,民國86年才改回貓貍山之舊名。原為苗栗神社,因馬關條約後日軍近衛師團長-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短暫停留貓貍山而新建之神社,並將貓裏山易名「將軍山」。遂於光復初期將神社改建為忠烈祠。但仍保有許多日式神社建築之風味。 邱滄海先生紀念碑 沿羅福星紀念碑左方木梯上行,可見到該紀念碑。丘滄海,即「東寧才子」丘逢甲,苗栗縣銅鑼鄉人,是清代苗栗縣少數中「進士」的文人之一。台灣光復後,祀於苗栗縣忠烈祠,並立紀念碑,以彰其績。 賴氏節孝坊 往忠烈祠後方繼續挺進,即來到賴氏節孝坊。賴氏節孝坊國定三級古蹟,是貓貍山公園最珍貴的文化資產。為古時表揚守寡婦女,終身守一的貞潔風範而設,全台僅存七座。 本孝坊為表旌貓貍街賴萬盛之女賴四妹,賴四妹是公館人,自幼家境貧寒,父母 將她送給「雙舉人」中的劉獻廷做童養媳,許配其子劉金錫,十四歲時,其夫不幸逝 世,她決意堅守「烈女不事二夫」的古訓,抱璞守貞,矢志不嫁,守節盡孝,享壽八 十三歲。鄉人感佩她節孝可風,於是陳情清廷旌表,光緒九年奉准立坊。 整座牌坊由石柱、石塊構成,早期主要是砂岩,重修時改用花崗石,鋪面也用花崗石鋪設,後方圓形花台也是以花崗石打造拋光,入口處另立賴氏節孝坊鎸刻,背面訴其修建緣由。 賴氏節孝坊附近另有兩座天旌節孝碑,分別為徐友妹天旌節孝碑與楊氏節孝碑,為日據時期所立。碑額雕刻雙龍拱菊花與聖旨的紋飾,充分顯示日本獨有特色。 (資料來源:苗栗文化觀光旅遊網)
猶如人間仙境的明德水庫,令人陶醉,保有原始風貌的古道和步道,及具備傳統色彩的文化館與民間信仰,在時代變遷下更顯珍貴,是一條富含生態與人文的休閒旅遊線。 頭屋鄉 頭屋是苗栗著名的茶鄉,昔日即以老田寮茶享譽中外。故蔣總統 經國先生在行政院長任內巡視茶葉專業區時,品嚐後大為讚賞乃賜名「明德茶」,茶香濃郁喉甘醇,傳為佳語。椪風茶為部份發酵茶類中,發酵程度最深的一種茶類,茶湯水色呈琥珀色,滋味濃醇甘潤帶熟果香,所產最負盛名,早期外銷歐洲時,被英國皇室稱為「東方美人茶」。頭屋鄉內的明德水庫供應縣內工業及民生用水,面積約有200公頃,湖長有8公里,水庫大壩旁的觀景橋樑視野極佳,另闢見有休閒公園,壯闊水域,清澈湖面,壯麗山水加上兩座橫跨湖面的吊橋,可飽覽水庫風情,並可於境內的日新島中咖啡館喝咖啡,在山水的熱情懷抱裡,度過愜意的美好旅遊時光! 苗栗市 苗栗市素有「山城」之稱,地處苗栗縣的中心位置,後龍溪自市區東部蜿蜒流過,地形上多屬河谷平原,地勢平緩。苗栗市本來是道卡斯族貓貍社舊居之地,苗栗地名即由貓貍之音演變而來,所謂「貓貍」,就是道卡斯族所指的平原之意。苗栗市境內的貓裏杉原名為做「將軍山」,又稱為「福星山」,是當地首善公園,茂密的樹林和綻放的花朵佈滿了整區,這裡同時也是特別設的自行車道起點,騎上自行車道恣意遨遊苗栗相間,沿途可經過忠烈祠、羅福星銅像等地方,盡情享受大自然的優美風光。苗栗市後龍溪河濱公園兼具運動、休閒、生態保護的功能,自行車道、觀景區還有濕地生態保護區,成為一處可以放鬆身心的公共空間。 湖光山色之旅 造橋鄉 遠在清雍正9年(西元1731年),頭份、造橋兩地交通受南港溪河床阻隔,民眾為解決交通問題,於是 大家捐款造橋,並將此橋命名為「登雲橋」,又稱「長橋」, 這是造橋地名的由來。知名的香格里拉樂園是一個歡樂多元、充滿各種樂趣的主題樂園,佔地45公頃的寬敞園區,有漂亮的歐式花園、刺激的遊樂設施,清涼消暑的水上樂園,和精采絕倫的表演,適合不同年齡層的大小朋友一起遊玩。想一窺黑木的樣貌,一定要造訪木炭博物館,館內以木炭為主題,賦予它美容養生的新形象,木炭博物館為木炭文化做了最好的保存與傳承。 (資料來源:苗栗文化觀光旅遊網)
維新客家文物館的面積廣達450坪,裡面有超過200件以上的客家傳統文物,這一切,都是由湯錦財先生的珍藏。湯錦財出身農家,有下田耕作的經驗,父親過世後,留下了許多客家文物,也讓他興起了收集客家古早文物的念頭。這些古老的器具,是客家先民智慧的結晶,蘊含歷史背景,仔細研究,還能了解早期人們的生活,非常具有意義。 隨著蒐藏文物數量的增加,原有的展示空間已漸漸不足,於是湯錦財又與苗栗市公所合作,以傳統三合院為基本格局,建構出一處展示庭園文物的典雅公園。 在這個開放的空間裡,有各式磚瓦、打水井等,但最醒目的,應該就是那以玻璃纖維製成、看起來栩栩如生的水牛與黃牛了。 此外,還有一間改良式穀倉,外觀以泥、竹、草為材料搭蓋成傳統穀倉的模樣,但裡面卻以鋼骨、玻璃纖維加強整個結構,並設計成可外借的移動式穀倉,以便讓更多人了解老穀倉。 (資料來源:苗栗文化觀光旅遊網)
三山是廣東省潮州揭陽縣阿婆墟的明山、獨山和巾山等三座山山神的總稱。三山國王為山神,屬自然崇拜,但後來的傳說卻予與人格化,稱三山國王為異姓兄弟,三人皆允文允武,南北朝時,助隋文帝完成帝業,被封為開國駕前三大將軍,退隱後修成正果。客家人對三山國王信仰極為虔誠,奉為守護神。 昔日粵東鄉民來台時,頗多隨身祭奉來台,祈求平安,所以台灣客家聚落大都有此神明。苗栗市三山國王廟座落在南苗木鐸山﹝及苗栗國中前尖豐公路旁﹞。此廟創見於道光年間,日人治台後,選定此廟址為派出所建地,原廟被拆,而神位移南苗天雲廟安奉。 民國51年地方信徒認為三山國王一直寄人籬下,遂創議另建新廟。而當年農曆七月十八日夜狂風暴雨,雷電交加,南苗木鐸山的一顆巨石,被劈成三半,石面上出現龍紋,組成「三」字,信徒認為這是神靈啟示,決定在該地創建新廟。 (資料來源:苗栗文化觀光旅遊網)
元宵是華人最重視的四大民俗節慶之一,客家對於元宵節更是重視,建國百年最大盛事~台灣燈會在苗栗締造前所未有的觀光人潮,吸引國內外遊客參與這項百年盛會,讓苗栗山城成為大家最愛的旅遊勝地! 台灣客家人過年從大年初一開始,一直要持續到元宵節才算過完了年,從另一句俗諺「月半大過年」來看,客家的元宵節甚至比過年還要熱鬧,苗栗是客家大縣,元宵節同樣有許多具備色的慶典活動,地點多半都在該地區的宗教信仰中心,都由迎祥瑞,驅邪煞的意義,同時祈求這一年風調雨順,五榖豐收。 苗栗市-客家火旁龍 火旁龍 龍是祥瑞的象徵,源於客家地區迎龍慶典的苗栗「火旁龍」,是一項具備全省知名度的特有元宵慶典,向來與「北天燈」、「南蜂炮」同列為台灣三大元宵盛事,並被客委會列入「客庄12大節慶」活動之一。苗栗「火旁龍」的風俗由來已久,「火旁」就是客家話的「炸」的意思,火旁龍就是鞭炮炸舞龍,達到鎮煞迎福的作用,是一個相當熱鬧的又刺激的元宵迎新年慶典。1998年苗栗市公所為了籌辦一個屬於苗栗、屬於客家人的元宵活動,結合客家舞龍與民俗踩街等活動,一年比一年還要精采熱鬧,不僅有迎春納福的含意,還有發揚傳統習俗的與傳承地文化的深遠意義,成為苗栗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活動。 竹南鎮-中美社區炸邯鄲 邯鄲又稱為玄壇爺,屬於五路財神之一,相傳因為邯鄲爺怕冷,所以當祂元宵夜出巡時,民眾都會將鞭炮丟擲在邯鄲爺身上,為祂取暖。炸的愈多財運越來越旺,因而發展成炮炸邯鄲爺民俗。竹南元宵節的炸邯鄲爺習俗,相傳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是由一名班頭帶領四名頭戴絨帽,足登布鞋,手持草帚,上身赤膊,下著短褲的勇士,扛台乘坐著椅轎的邯鄲爺出巡,均由中美社區與當地番社保安宮主辦,結合中港地區信仰中心「慈裕宮」舉辦,每年元宵節都是砲聲隆隆,除了迎財神之外,還有驅逐惡運的意義。 三義鄉-雙潭社區 雲火龍 位於三義的雙潭社區,慶祝元宵節的方式十分特別,社區居民先利用稻桿織成龍,由社區巡守隊舞著稻草龍跑遍全村內大小街弄時,居民們會把手上的香織插在龍身,因為稻草龍上的香火光點聚集,煙霧隨著龍身瀰漫,入夜更有如一條火龍般,騰雲駕霧的穿梭在村莊內,所以稱為「雲火龍」。 稻米是客家人傳統的主食,農民們在秋收之後,運用稻桿及竹片編織成龍,當做節慶活動的道具,充分反映了客家人節儉惜物的精神。插香舞龍的目的除了在新年迎春祈福的意義外,巡庄遶境更有防疫、除病害,同時帶動村民祈求幸福、合境平安的心願。這個原稱香火龍的傳統習俗,原本即是客家族群特有的習俗,雙潭社區在引進本項傳統習俗之後,進一步發展成為地方特色「雲火龍節」,也被客委會列為「客庄12大節慶活動之一」。 雲火龍 後龍鎮-慈雲宮射炮城 慈雲宮每年元宵節的「射炮城」活動,相傳是因為200多年前當地瘟疫肆虐,居民向媽祖娘娘祈求庇佑,依照媽祖的指示,遂於廟前架設炮城,並藉由射炮城的動作來消災解厄,後來因為瘟疫不再繼續蔓延,所以便延續至今,成為地方上特有的民俗活動,每年在元宵節舉辦。 參加射炮城活動的民眾,必須點燃守中的單響炮或排炮,往一層樓高的炮城丟去,當鞭炮從狹小的開口進入,引燃城內的火藥,便可以獲得該回合的獎品。射炮城活動除了傳統民俗的意義外,還兼具競技、娛樂的效果,每年都會吸引許多民眾參與,開心的贏得豐富的獎品。 (資料來源:苗栗文化觀光旅遊網)
只要開車經過中山高苗栗路段,遠遠的就會看到一座非常亮眼的紅色大橋「新東大橋」。這座新東大橋是坐落在苗栗後龍溪上五座大橋的其中一座,也是外型非常強眼的一座,應該算是苗栗地區的新地標。 苗栗市後龍溪河濱公園位於苗栗市(苗栗市外環道經國路旁)與苗栗縣頭屋、後龍鎮交界處,後龍溪下游河川高灘地,面積約為200公頃。早期後龍溪時常因颱風、雨季而氾濫成災,因此苗栗縣政府著手規劃重新整治後龍溪,從新東大橋開始,一直延伸至玉清大橋,整治後的後龍溪因此多了大片新生地,為保護後龍溪下游的珍貴濕地及濕地生物,後龍溪河濱公園因運而生。 醒目大紅色的斜張式雙塔新東大橋橋下,苗栗縣政府積極美化周圍環境,為使沿途景觀更形優美,路旁種植大量的波斯菊及多種艷麗之花卉,園區內規劃有親水公園、草坪活動區、河濱生態區和河堤觀景區,將來更計畫設置咖啡座與提岸餐廳。其中規劃完善的腳踏車步道(始於龜山大橋,終於頭屋大橋)地勢平坦視野開闊且沿途路面平整,適合全家大小一同前往。 (資料來源:客家文化旅遊資訊網)
苗栗文昌祠建於清光緒 11 年 (1885),位於市區西 南,中正路與文昌路交叉口,曾做為書院、縣衙臨時 辦公室與文人詩社,民國74 年由內政部公告指定為 臺閩地區第三級古蹟,現為本縣縣定古蹟。 清代的苗栗地區因逐漸開發,文風日盛,讀書考科舉的人越來越多,在光緒年間經文人倡議興建文昌帝君祠,歷經三年完工。主祀文昌帝君,配祀韓文公(韓愈)、倉頡及魁星鄰。歷經 百餘年的歲月風霜,到了民國86 年進行修補工程,才重現文昌祠的風華。 至今每逢考季,苗栗地區都有眾多考生前往參拜文昌帝君,考取後還願時考生將姓名與考取的校名留下,時日一久琳琅滿目,成為文昌祠正殿特殊的景象。 苗栗市文昌祠 ADD 苗栗市綠苗里中正路756號 TEL 037-333993、037-320027 HOURS 09:00~17:00 (資料來源:苗栗文化觀光旅遊網)
苗栗隧道位於苗栗市貓貍山公園旁,全長有460公尺,於日本明治36年完工,至今已經有百年的歷史。因北口有那時的台灣總督–兒玉源太郎所提寫的「功維敘」,也被稱為功維敘隧道。 1998年山線鐵路雙軌化的工程完工後,火車改行駛新闢建的「苗南隧道」,功維敘隧道因此停用,2003年經過苗栗市公所整理,「功維敘隧道」搖身一變成為新的觀光景點。「功維敘」隧道建築保存良好,特別是隧道北口為紅磚堆砌,造型相當優雅,兒玉源太郎的字仍雋刻在上方歷久彌新。隧道內設置有五彩繽紛的燈光,在上午五點至下午八點,閃亮隧道同時也照亮過往的歷史軌跡。 文章來源:玩全台灣旅遊網
苗栗火車站後方,有一座苗栗鐵道文物館,它是一處戶外的火車機車頭實體展示場,於民國88年6月開館。 在展示的棚架左右,各有一個拿著長矛與盾牌的中古世紀騎士,仔細一看,原來是以火車零件組裝而成的,別緻而有而有趣,它們就猶如守衛一樣,守護著這些火車頭。 這裡的火車頭,除了來自台鐵之外,還有來自林務局、台糖等機關所使用的,有蒸氣火車頭、柴電機車頭、木造客車、阿里山森林鐵道蒸汽火車頭、運材貨車等,展示的車輛雖不算多,在觀看過後,卻能明白台灣近代鐵路發展的過程。 由於這些車輛都是依照台灣的地形所量身訂作,在別的國家都不到,可說是獨一無二,常吸引國內及日本鐵道迷前來朝聖。看著這些依不同年代、不同用途而有不同形式及顏色的火車頭,就好像看著時代的演進,令人有時空錯置之感。 在棚架外,則展示著列車體,而一旁就是運行中的山線軌道,當有火車通過,這些展示在開放式的棚架下的車體,也彷彿重現過去服務人群的景象,閃耀著光芒。 (資料來源:苗栗文化觀光旅遊網)